Language
English 中文 日本語 ???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11.11.08
浏览人数:
5176
分享到:

国发〔2009〕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现就加快发展旅游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各地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二、主要任务

  (四)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对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要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五年内,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要与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脱钩。

  (五)优化旅游消费环境。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所有旅游收费均应按规定向社会公示。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增加旅游目的地与主要客源地间的航线航班、旅游列车,完善旅客列车车票的预售和异地购票办法。城市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公路服务区要拓展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规范引导自发性旅游活动。博物馆、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等在旅游旺季应适当延长开放和服务时间。各类经营场所的公用厕所要对游客开放。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要积极开设旅游栏目,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

  (六)倡导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使城乡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每一位旅游者自觉按照《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文明出行、文明消费。旅游者要尊重自然,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服务者,抵制不良风气,摒弃不文明行为。出境旅游者要维护良好的对外形象,做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建设水路客运码头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旅游航线网络。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加强重点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国所有A级景区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

  (八)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依托国家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有序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等。继续发展红色旅游。

  (九)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医疗健康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把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特别要抓住举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机遇,扩大旅游消费。

  (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十一)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旅游开发建设要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集中力量塑造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

  (十二)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十三)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中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要利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东部发达地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有序推进香格里拉、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青藏铁路沿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泛珠三角地区、海峡西岸、北部湾地区等区域旅游业发展,完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积极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继续促进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旅游。加强海峡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

  三、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规划和法制建设。制定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设立“中国旅游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抓紧旅游综合立法,加快制定旅游市场监管、资源保护、从业规范等专项法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十五)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落实地方政府、经营主体、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质量监管机构,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工商、公安、商务、卫生、质检、价格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开展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欺诈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订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十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离退休老专家、老教师从事导游工作。实施全国旅游培训计划,加强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全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

  (十七)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严格安全标准,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重点旅游地区要建立旅游专业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防止重大突发疫情通过旅行途径扩散。推动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出境游客紧急救助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搞好旅游保险服务,增加保险品种,扩大投保范围,提高理赔效率。

  (十八)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国家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安排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外贸发展基金以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时,要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给予支持。要把旅游促进就业纳入就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培训计划,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支持从事“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农民批量购买家电产品和汽车摩托车。

  (十九)加大金融支持。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要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但暂时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金融机构要按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进一步完善旅游企业融资担保等信用增强体系,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对商业性开发景区可以开办依托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质押贷款业务。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消费金融公司在试点过程中积极提供旅游消费信贷服务。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探索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

  (二十)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旅行社按营业收入缴纳的各种收费,计征基数应扣除各类代收服务费。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鼓励银行卡收费对旅行社、景区售票商户参照超市和加油站档次进行计费,进一步研究适当降低对宾馆饭店的收费标准。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可以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加快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强化大旅游和综合性产业观念,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切实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综合协调,国家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并对本意见的贯彻执行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协调配合,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实施《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大连市旅游局、发展改革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快发展东北地区旅游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1号)和国家相关规划,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编制了《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做好规划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促进东北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特此通知。

  附件:《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

  国家旅游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五日

  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快发展东北地区旅游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1号)和国家相关规划,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重在确立东北地区旅游业在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统筹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推动旅游业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规划范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土地总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为2010——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一、面临的形势

  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作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重要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正进入大众化旅游的新阶段,从现在起到2015年,是我国旅游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旅游业更深程度融入全球化发展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推进,旅游需求将大幅增长,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旅游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10%以上。宏观经济形势为东北地区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东北地区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资源丰富,东北几乎囊括了8大类、33个亚类和155种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的全部,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冰雪、大工业、大农业旅游资源在全国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越,东北地域辽阔,跨越环渤海和北部极地区,生态类型多样,环境质量良好,具备生态旅游和避暑旅游的极佳条件;区位优势明显,东北地处东北亚地区的核心,与俄罗斯、朝鲜、蒙古、韩国、日本等毗邻,是连接东北亚与欧洲的重要通道,边境口岸和城市众多,界江界河魅力独特,跨境旅游和边境风光游潜力巨大;文化特色鲜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保留了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同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在近现代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

  东北地区旅游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连续五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辽吉黑三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755.3亿元,入境旅游人数504.6万人,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6.1亿美元,较2004年分别增长174%,136%,160%。旅游资源进入深度开发阶段,冰雪旅游、边境旅游、草原和森林生态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红色旅游、工农业等专项旅游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扩大开放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北地区旅游业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东北旅游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带动作用不强,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旅游品牌效应不明显,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备,商业服务质量水平不高,经营管理比较粗放,区域旅游合作不密切,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对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规划加以引导,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增强旅游业发展活力,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培育优势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推进重点城市、轴线和节点建设,优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加快旅游一体化进程。着力提高旅游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产业地位,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策略

  创新驱动。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旅游业的市场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创新旅游产品,促进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产业优势转化;创新发展模式,构建政府、企业、市场互利共赢、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集中突破。集中力量开发优势资源,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突破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制约瓶颈,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东北特色旅游品牌。

  协同发展。加强各省市间在旅游资源开发、产品体系建设、市场营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消除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东北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与旅游、文化与旅游、旅游上下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将旅游业打造成资源型城市的重要接续和替代产业,推动其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冰雪休闲度假、中温带生态旅游区,东北亚著名的历史文化、商务会展旅游区,国内一流的生态、冰雪、避暑、边境、文化旅游胜地,形成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发展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产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兴支柱产业。

  到2015年,东北地区旅游业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优化。提升优秀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品质,建设4个国际一流的冰雪旅游休闲目的地,塑造10大国内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边境旅游、文化旅游、滨海旅游、专项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大众旅游需求。

  ——旅游空间发展格局更加协调。以优质资源为核心、中心城市为枢纽,构建旅游区合理分工、旅游轴以线串珠、旅游要素有效组合的空间组织结构。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重点景区接待能力显著提高,旅游服务中心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业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加强,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基本形成。

  表1 东北地区旅游发展主要指标

  经济指标2008年 2015年年均增长率

  旅游总收入(亿元)3422.6856014%

  旅游总人数(亿人次)3.5813%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659.3137011%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30.97012%

  注:2008年数据来源于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五盟市的统计公报。

  三、旅游产品体系

  以大众旅游为重点,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为目标,遵循突出优势资源、体现季节互补、建设旅游精品的原则,构建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着力打造若干个东北特色旅游品牌。

  (一)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旅游产品

  结合地域特色,实现错位有序发展,按照国际标准规划开发冰雪旅游产品。完善促进滑雪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实施全民滑雪计划,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发展滑雪旅游优势地区,优先提升重点滑雪场层次水平,着力拓展景区冰雪以外的功能体系。突出冰雪城市形象设计,将冰雪旅游项目与城镇建设相融合,加强地域旅游功能建设。提高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冰雪休闲度假目的地。

  哈尔滨冰雪文化旅游目的地。重点发展冰灯、冰雕、雪雕等冰雪文化旅游精品,进一步丰富“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内涵,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打造以亚布力滑雪度假区为主的滑雪旅游度假景区体系,发挥其竞技和旅游功能,巩固在国内滑雪市场的龙头地位,不断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长春-吉林市冰雪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完善北大湖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冰雪运动基地规模、提升层次,发展与自然风光结合的冰雪观光项目。多措并举,提高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的国际知名度,发展面向普通游客和市民的冰雪休闲旅游产品。依托莲花山竞技滑雪场,开发面向专业人士和高端游客的冰雪运动产品。

  长白山冰雪休闲竞技旅游目的地。扩大野雪滑雪体验与观光的影响力,结合温泉休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将长白山打造成“亚洲的阿尔卑斯山”。

  阿尔山-柴河新兴滑雪度假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草原、林海、雪山、天池和温泉共存的优势,发展滑雪度假、温泉养生和专项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都市休闲型滑雪产品集群。在城市及周边公园内发展附属游乐滑雪项目,培育发展都市休闲产业。

  景区依附型滑雪产品集群。依托景区各种特色风景,发展与都市休闲型滑雪产品相错位的旅游形式。

  (二)塑造国内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

  着力发展以大草原、大森林、大湿地为代表的东北地区生态旅游产品,打造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三大草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山地三大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三江、松嫩、辽河下游三大平原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培育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北国鹤乡、林海雪原、北大荒、五大连池、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辽东山水、盘锦湿地十大生态旅游品牌;围绕上述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旅游品牌,重点建设一批生态避暑度假旅游城市。

  专栏1 十大生态旅游品牌建设重点

  (1)长白山:发展山岳型森林生态观光、避暑度假、温泉康疗、动植物科考旅游产品,打造成集生态游、风光游、边境游、民俗游和佛教文化游五位一体的国际山岳观光度假胜地。重点建设以长白山天池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群、边境风情旅游区和敦化金鼎大佛等佛教文化旅游区。打造长白山旅游基地——延吉、白山和敦化市。

  (2)大小兴安岭:发展生态观光、森林养生、避暑度假、动植物科考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区。打造神州北极——漠河,天然森林氧吧——伊春,新兴森林生态旅游城市——阿尔山、扎兰屯、牙克石、根河、额尔古纳、加格达奇和鄂伦春自治旗。

  (3)北国鹤乡:发展湿地观光、国际观鸟、生态科考、科普教育等旅游产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扎龙、向海和莫莫格3个世界A级湿地旅游景区建设。打造特色鹤乡之城——齐齐哈尔和白城市。

  (4)林海雪原:发展生态观光度假旅游产品,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历史遗迹旅游产品、边境体验旅游产品等。以文化为依托开展体验式旅游,同时注意串联“雪、虎、山”开展户外生态旅游。重点开发北国雪乡、镜泊湖、渤海国文化遗址等旅游景区。建设林海雪原原型城市——牡丹江市。

  (5)北大荒:重点开发大农业观光旅游,挖掘知青文化,建设风情浓郁旅游农庄,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建设中国独一无二的现代大农业生态旅游区。

  (6)五大连池:深度挖掘“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三大冷泉”的旅游价值,发展生态观光、养生保健、火山地质科考等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打造地质奇观、养生胜地——五大连池市。

  (7)呼伦贝尔草原:结合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发展草原避暑度假旅游产品,深度挖掘少数民族民俗资源,配合呼伦贝尔特有的民族节庆活动,发展草原农家乐、草原文化旅游产品,与大森林、大水域、大冰雪共同组成呼伦贝尔多样性生态旅游区。

  (8)锡林郭勒草原: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基础上,结合附近的地质奇观、丰富的历史人文遗迹,发展草原观光科考,草原度假等旅游产品。打造草原避暑之城——锡林浩特。

  (9)辽东山水:注重区域文化挖掘,加强山水生态保护建设,构建风情浓郁旅游城镇体系。重点开发建设凤凰山、鸭绿江、五龙山、本溪水洞、铁刹山、关门山、抗美援朝纪念馆、高句丽遗址等自然人文旅游景区。强化辽东山水旅游两大基地——丹东和本溪市。

  (10)盘锦湿地:开发生态科考,包括鸟类科考、观赏旅游和鸟类知识科普旅游;探秘探险旅游,包括苇海探险、红海滩探险等;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包括苇海、鸟类、红海滩休闲观光等。着力提升被誉为亚洲最大苇田和天下奇观“红海滩”的知名度,加强与文化旅游资源、内陆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丰富生态旅游内涵,建设独具魅力的滨海生态旅游城市——盘锦市。

  (三)开发特色鲜明的边境旅游产品

  加强与邻国的旅游合作,改善通关条件,简化出入境手续。积极组织与俄罗斯、朝鲜、蒙古三国通过陆路的进出境旅游,开辟与俄罗斯、韩国、日本通过海路的跨国旅游。加大满洲里、额尔古纳、黑河、绥芬河、同江、二连浩特、丹东、图们等边境口岸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促进漠河、抚远、珲春、集安等具有特殊地理意义和边境风情的旅游小城镇建设。

  专栏2 跨国旅游重点开发线路

  沈阳————丹东————朝鲜平壤

  白山————长白县————朝鲜惠山

  延吉————珲春————长岭子————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延吉————珲春————防川————朝鲜清津、罗津

  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哈尔滨————佳木斯————抚远————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哈尔滨————五大连池————黑河————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

  海拉尔————额尔古纳————俄罗斯赤塔

  二连浩特————蒙古扎门乌德————蒙古乌兰巴托

  满洲里————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俄罗斯赤塔

  阿尔山————蒙古乔巴山

  大力开发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兴凯湖、鸭绿江等界江界河(湖)旅游,开展探险、科考、游船观光、渔猎、红色旅游、民族风情等多样化的旅游活动。

  专栏3 界江界河(湖)旅游重点开发线路

  黑龙江界江风情游

  漠河——呼玛——黑河——逊克——嘉荫——萝北——同江——抚远

  乌苏里江界江风情游

  兴凯湖——虎头——饶河——抚远

  鸭绿江界江风情游

  长白——临江——集安——太平沟——丹东——东港

  额尔古纳河界河风情游

  达赉湖——黑山头——室韦——漠河

  ——中俄友谊之旅旅游线路(沿“国家年”中俄友好之旅环线)。

  ——滨海休闲四季旅游线路(按不同季节开辟至大连——葫芦岛——北戴河、至海南——北海、至深圳——香港等旅游线路)。

  ——“东方之环”旅游线路(外贝加尔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勘察加边疆区、雅库特、萨哈林州、伊尔库茨克州、布里亚特共和国)。

  ——“大茶道”旅游线路(布里亚特共和国、彼尔姆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外贝加尔边疆区)。

  (四)打造东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积极扶持高品质民族与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建设,深入挖掘蒙古、满、朝鲜等民族文化内涵,保护性开发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赫哲等民族文化,发展特色鲜明的民族旅游产品。整合现有演艺资源,创新演出形式,加强节目创意,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不断提升“二人转”等东北地区特色民间艺术的品质和品牌,打造优秀旅游演出节目,培育大型演艺集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文化体验、文化休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产品。依托侏罗纪古生物化石、红山文化、夫余国、高句丽国、渤海国以及辽、金、元、清时期遗址,开发历史文化遗迹旅游线路。深度开发抗联、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红色旅游主题,打造东北抗联纪念馆、二战终结地、九一八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解放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等东北红色旅游精品。扶持开发重化工业史迹,北大荒拓荒史迹,电影发展史迹等“共和国史迹游”产品。推进优秀旅游城市旅游文化名街、名镇和文化旅游示范县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

  (五)提升传统滨海旅游产品

  提升滨海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旅游环境和服务设施标准,形成高端度假和大众观光相结合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和分工明确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品牌优势,促进大连国际会展与高端度假产品的发展,深度开发辽东半岛两翼的滨海资源,加快盘锦、营口滨海生态度假区建设,升级葫芦岛传统滨海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新型都市旅游产品,建设滨海休闲街区,发展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培育和强化“新兴滨海休闲都市”旅游目的地形象。以贯穿葫芦岛、锦州、盘锦、营口、大连、丹东六个滨海城市,串联沿线130多个旅游景点的辽宁滨海大通道(1400余公里)为发展轴,建设“中国北方滨海旅游黄金带”。

  (六)发展专项旅游产品

  工业旅游。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骨干企业和矿山遗址、工业遗产,开发建设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鼓励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建设工业博物馆、专辟参观通道和游览场所,配套生产旅游商品。

  专栏4 工业旅游示范点

  省区城市工业旅游门类工业旅游示范点

  辽宁沈阳市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铁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及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鼓、特变电工沈变等重点企业

  金融、货币的发展历史沈阳金融博物馆

  大连市造船大连船舶重工集团

  鞍山市钢铁冶炼鞍山钢铁集团

  抚顺市煤炭开采、石油化工西露天煤矿、抚顺石化等

  阜新市煤炭开采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等

  吉林长春市汽车及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一汽集团、长客集团

  吉林市有色金属开采夹皮沟金矿

  黑龙江哈尔滨市飞机及发电设备研制哈飞集团、哈电集团

  齐齐哈尔市特大、特重型机械,大型、重型机床研制一重集团、齐重数控、齐二机床

  大庆市石油开采、大型石化大庆油田、铁人纪念馆、地质博物馆等

  蒙东

  地区呼伦贝尔市火力发电伊敏火电厂

  农牧业旅游。以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积极发展以“北大荒”为代表的“大农业”旅游和绿色观光农业、特色农业旅游,着力建设一批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和特色旅游示范村镇。利用林区、牧区特色,结合少数民族风情,开发牧户家访、林户特色乡村游。积极开发“北大荒知青”怀旧主题的农业旅游产品。

  会展旅游。依托大连“达沃斯论坛”、“国际服装节”、“软件和服务贸易交易会”,沈阳“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长春“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哈尔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积极拓展会展旅游市场,重点建设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四大国际会展旅游基地。

  温(矿)泉旅游。开发特色高品质温泉主题产品,集中力量发展五大连池冷矿泉疗养区、长白山山地温泉康疗区、阿尔山-柴河温泉旅游区、大庆温泉旅游度假区、赤峰草原温泉旅游区、靖宇矿泉旅游区。培育沈阳——葫芦岛、沈阳——本溪——丹东、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的温泉产业集群。

  科考探险旅游。积极开发长白山、五大连池、镜泊湖和阿尔山——柴河等地的火山科考旅游,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下游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达里诺尔湿地科考探险旅游,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等地的森林科考探险旅游,克什克腾、浑善达克沙地草原科考探险游。

  四、空间发展格局

  突破行政边界,以辽吉黑三省及蒙东地区为有机整体,突出区域旅游活动组织特征,强化旅游供给集群发展,形成“五大区、十五亚区”的空间格局,构建“四横、四纵”区域旅游发展轴线。

  (一)“五大区、十五亚区”空间格局

  以沈阳、大连为一级枢纽地的辽宁旅游区。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产品、城市观光产品,共和国史迹和会展旅游产品,着力建设沈阳、大连、丹东、锦州——葫芦岛等旅游中心城市。

  1、沈阳历史文化及辽中山水都市旅游亚区

  2、葫芦岛——锦州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亚区

  3、大连——丹东滨海城市休闲度假与边境风情旅游亚区

  以长春为一级枢纽地的吉林旅游区。重点发展生态观光、冰雪旅游、朝鲜族民族风情以及共和国史迹产品系列,着力建设长春、吉林、延吉等旅游中心城市。

  4、长春——吉林生态与冰雪旅游亚区

  5、长白山——延边生态、休闲养生、文化、跨国旅游亚区

  以哈尔滨为一级枢纽地的黑龙江旅游区。重点发展冰雪旅游、养生避暑度假、生态旅游、边境旅游以及城市观光产品系列,着力建设哈尔滨、牡丹江、黑河等旅游中心城市。

  6、哈尔滨冰雪及城市文化休闲旅游亚区

  7、五大连池——黑河生态观光和口岸边境休闲旅游亚区

  8、佳木斯北大荒风情和边境旅游亚区

  9、牡丹江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边境风情旅游亚区

  10、大庆——齐齐哈尔扎龙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亚区

  以海拉尔、满洲里为主要枢纽地的蒙东北草原——大兴安岭旅游区。重点发展草原风情、边境旅游、滑雪旅游、森林生态、“神州北极”(漠河),着力建设呼伦贝尔、满洲里、乌兰浩特、漠河等旅游中心城市。

  11、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民族与边境风情旅游亚区

  12、大兴安岭森林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亚区

  13、阿尔山——柴河生态观光与滑雪温泉度假亚区

  以赤峰、锡林浩特为主要枢纽地的蒙东南旅游区。以草原风情和蒙元文化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建设赤峰、通辽、锡林浩特旅游中心城市。

  14、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与蒙元文化旅游亚区

  15、赤峰——通辽地质奇观与辽文化旅游亚区

  表2 东北地区旅游空间格局

  大区亚区内主要城市大区

  枢纽地亚区

  枢纽地亚区内的主要旅游景点

  辽宁旅游区1沈阳、铁岭、抚顺、本溪、辽阳、鞍山沈阳、大连沈阳沈阳故宫、世博园、清代陵园、鞍山千山、玉佛苑、汤岗子温泉、鞍钢、本溪水洞、沈阳棋盘山、铁岭龙首山、辽阳东京陵、白塔、抚顺战犯管理所等

  2朝阳、阜新、葫芦岛、锦州、盘锦锦州、葫芦岛兴城海滨和古城、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笔架山、医巫闾山、盘锦双台子河口、朝阳凤凰山、锦州崇兴寺双塔、辽代帝王墓群、彰武大青沟、北票大黑山、阜新海州露天国家矿山公园等

  3营口、大连、丹东大连、丹东极地海洋馆、金石滩等大连海滨、大连城市风情、鸭绿江边境风情、抗美援朝纪念馆、长山群岛、营口鲅鱼圈、东港鸭绿江口、大鹿岛、凤城凤凰山等

  吉林旅游区4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松原长春长春、吉林长春伪满皇宫、电影城、汽车城、净月潭、吉林雾凇、江城风情、松花湖、北大湖、莲花山滑雪场、辽源寒葱顶国家森林公园、蛟河拉法山、松原查干湖、乾安泥林、塔虎城、四平叶赫、偏脸城等

  5延吉、白山、通化延吉、白山、通化长白山天池、长白森林风光、朝鲜民族风情、边境风情

  集安高句丽遗址、五女峰、长白灵光塔等

  黑龙江旅游区6哈尔滨、绥化哈尔滨哈尔滨亚布力滑雪场、城市风情(中央大街)、太阳岛、圣索非亚大教堂、哈尔滨东北虎园、宾县二龙山、阿城玉泉、尚志一面坡、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等

  7黑河、伊春黑河大小兴安岭森林风光、五大连池、瑷珲纪念馆、孙吴731旧址、黑河大黑河岛、瑷珲魁星阁、铁力桃山、八仙湖、伊春梅花山、丰林、带岭、白山、凉水等

  8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北大荒风情、黑龙江边境风情、三江平原风景、佳木斯晨星岛、四条山、双鸭山七星砬子、绥滨女真发源地、奥厘米古城等

  9鸡西、牡丹江牡丹江镜泊湖、绥芬河边境风情、兴凯湖、乌苏里江湿地、牡丹江牡丹峰、雪乡、海林威虎山、东北虎园、鸡西珍宝岛、珍宝岛湿地、渤海国遗址等

  10齐齐哈尔、大庆、呼市东南三市旗大庆、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明月岛、大庆石油城、扎兰屯、齐齐哈尔连环湖水禽猎场

  蒙东北旅游区11呼伦贝尔市(除东北、东南4市旗)海拉尔、乌兰浩特海拉尔、满洲里海拉尔城市风情、满洲里国门景区、套娃广场、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呼和诺尔草原、呼伦湖、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室韦、金帐汗草原、世界反法西斯纪念园、呼伦贝尔草原风情园、民族风情园

  12呼市鄂伦春旗、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鄂伦春嘎仙洞、呼中自然保护区、加格达奇城市风情、鄂伦春民族风情、中国达斡尔民族园、扎兰屯吊桥公园、北极村

  13乌兰浩特、白城乌兰浩特阿尔山——柴河旅游区、成吉思汗庙、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镇贲莫莫格、洮南向海保护区、大安嫩江度假村、科尔沁国家自然保护区等

  蒙东南旅游区14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赤峰锡林浩特锡林郭勒大草原、蒙元文化苑、二连浩特盐池恐龙化石、二连浩特口岸、白贝子庙、白音锡勒牧场、天堂草原、锡林河九曲湾草原、西乌珠穆沁旗蒙古汗城、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多伦汇宗寺、西山湾水库等

  15赤峰、通辽赤峰、通辽大青沟、阿斯哈图石林、达里诺尔湖、喀喇沁亲王府、红山文化、元应昌路故城、热水镇温泉、珠日河牧场草原、巴林左旗辽文化遗址、赛汗乌拉生态旅游区、乌兰布统草原、巴林石国家矿山公园、玉龙沙湖旅游区等

  (二)“四横、四纵”区域旅游发展轴线

  依托重点区域旅游交通线路,串联重点旅游城市和核心旅游资源,优化完善业已形成的空间发展轴线,培育构建带动蒙东地区旅游发展的新轴线,形成以“四横、四纵”为主干的区域旅游网,引导跨区域旅游流组织。

  1、“四横”旅游发展轴

  (1)满洲里——海拉尔——扎兰屯——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

  (2)阿尔山——乌兰浩特——白城——长春——吉林——延吉(珲春)

  (3)霍林郭勒——通辽——沈阳——本溪——丹东

  (4)二连浩特——锡林浩特——克什克腾——赤峰——朝阳——锦州

  表3 “四横”旅游发展轴

  1满洲里——绥芬河发展轴滨绥铁路是我国铁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之一,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国道301东起黑龙江绥芬河市,西至内蒙古满洲里,是一条跨区域交通要道,其中绥芬河至齐齐哈尔已建成高速。依托国道301,以呼伦贝尔、哈尔滨为中心城市,东西延伸,构建贯穿内蒙东北和黑龙江省东西部的旅游发展轴线,串联呼伦贝尔集群、齐齐哈尔——大庆集群、哈尔滨——绥化集群和牡丹江集群。

  2阿尔山——延吉发展轴贯穿兴安盟——白城集群,吉林中部集群和长白山——延吉集群,将阿尔山与长白山两大核心吸引物串联起来,带动吉林中部旅游快速发展,构成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发展轴线。

  3霍林郭勒——丹东发展轴依托沈丹高速,延伸至通辽的霍林郭勒,以通辽为进入蒙东的中心枢纽城市,串联辽宁诸成熟旅游集群与赤峰通辽集群,辐射带动赤峰通辽集群的快速生长。

  4二连浩特——锦州发展轴向西延伸锦朝高速,以赤峰为旅游枢纽,连接克什克腾与锡林浩特,从而串联辽西旅游集群、赤峰通辽集群以及锡林浩特潜在集群。尤其,该发展轴对锡林郭勒盟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2、“四纵”旅游发展轴

  (1)多伦——正蓝旗——锡林浩特——霍林郭勒——阿尔山——海拉尔——满洲里

  (2)赤峰——通辽——乌兰浩特——齐齐哈尔——加格达奇——漠河

  (3)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绥化——五大连池——黑河

  (4)大连——丹东——白山——敦化——牡丹江——佳木斯——抚远

  表4 “四纵”旅游发展轴

  1多伦——满洲里发展轴依托多伦至正蓝旗,以及阿尔山至满洲里现有道路,打通霍林郭勒与阿尔山的道路联系,构建多伦——满洲里发展轴,形成跨越草原风情旅游区、阿尔山——柴河火山温泉旅游区、蒙族风情旅游区、中蒙边境旅游区等感验“纯正”内蒙古风情的断面。

  2赤峰——漠河发展轴主要依托国道111(起点为北京,终点为加格达奇),向北延伸至漠河,形成跨越蒙东与黑龙江省西部的旅游交通通道,串联赤峰通辽草原文化旅游区、阿尔山——柴河高端滑雪温泉度假区、扎龙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区、大兴安岭森林旅游区。

  3大连——黑河发展轴沿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哈大高速公路交通主动脉,构建全区最重要的旅游发展轴线,串联辽宁、吉林中部以及哈尔滨——绥化成熟的旅游产品供给集群,同时向北经黑河(直通黑河或者由哈尔滨经大庆、齐齐哈尔达黑河)延伸至漠河。从而将大兴安岭纳入该旅游发展轴线,为大兴安岭的迅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4大连——抚远发展轴依托贯穿东北三省东部的大连——鞍山——本溪——丹东——长白山——敦化——镜泊湖的“东便道”,同时,强化白山与延吉的交通联络,构建东北东部旅游发展轴线。

  五、旅游市场开发

  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塑造东北旅游形象,制定整体营销方略,推动东北旅游市场发展。

  (一)市场开发

  1、市场开发策略

  固本——巩固东北本地市场,加强区域旅游分工与合作,互送客源,共建旅游营销网络。

  扩内——加强营销力度,扩大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重点营销生态旅游、边境旅游、跨国旅游、民族风情、冬季冰雪、滨海旅游等旅游产品。

  拓外——稳固发展东北亚客源市场,快速扩展港澳台客源市场,扩大东南亚客源市场,提升欧美客源市场。

  2、国内客源市场定位

  一级市场:东北地区自身为基础市场,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山东、河北)为主力市场。东北地区人口1.2亿以上,对本地具有强烈认同感;环渤海地区人口稠密,是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旅游消费迅速增长,素有“闯关东”的历史文化情结。

  二级市场: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重要市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人口密度高,出游率位居全国前列;区域内各城市人均GDP全面超过3000美元,观光和休闲度假需求巨大,出游半径迅速扩大。

  三级市场:国内其它省、直辖市、自治区。这些地区人口近9亿,观光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出游半径逐步扩大。

  3、港澳台客源市场定位

  港澳台地区人口密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内地文化同根,基本没有语言、饮食等方面的障碍。东北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与港澳台地区差异较大。

  4、国际客源市场定位

  一级市场:以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为主的东北亚市场。日本、韩国、俄罗斯人口众多、出游率高;东北与日、韩地缘相近、文脉相通,与蒙古、俄罗斯历史渊源深厚。

  二级市场:东南亚、欧洲、北美等。这些地区人口众多,出游率高;美欧地区经济发达,出游半径不断扩大。

  三级市场:其它国家和地区,包括大洋洲、南美洲、中东西亚等。这些地区人口众多,已经或正在步入中等发达国家;交通条件改善,国家交往日益频繁。

  (二)形象定位

  东北旅游总体形象定位 —— 豪情大东北、酷爽新天地

  豪情大东北:一是体现东北人民豪爽质朴、热情好客的性格品质。二是彰显东北大平原、大森林、大草原、大冰雪给人的豪迈壮美之感。三是特指包括内蒙古东部在内的东北地区。

  酷爽新天地: 一是反映东北夏季气候凉爽、冬天银装素裹的生态避暑休闲旅游特色。二是向人宣示白山黑水、草原湿地、林海雪原是回归自然、放飞心灵的全新天地。三是寓意东北老工业基地旧貌换新颜。

  (三)市场营销

  1、构建两类营销平台

  区域整体营销平台。建立东北四省区市场营销联盟,打造一个四方轮办的旅游节庆活动,建设一个多种语言的东北旅游门户网站,整体推介东北旅游。

  地方营销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地方营销平台,形成联动机制,丰富和延伸大连国际服装节、哈尔滨冰雪节、啤酒节、吉林雾凇节、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等现有节庆活动内涵,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2、推出四类精品旅游线路。针对不同旅游细分市场,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见表5)。

  3、实施多种营销方案。

  ? 创意特色旅游商品进行营销

  ? 设计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专门市场

  ? 利用影视音乐等媒介推广东北形象

  ? 开展“四季营销”平衡东北旅游淡旺季

  ? 组织特色“跨境游”、“边境游”,拓展东北旅游空间外延

  ? 树立旅游品牌,破除旅游产品的同质营销

  ? 表5 精品旅游线路

  针对老年市场

  线路一: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城市旅游线路。

  线路二:长白山——镜泊湖——绥芬河旅游线路。

  针对年轻学生市场

  线路一:海拉尔——满洲里——额尔古纳——漠河(北极村)旅游线路。

  线路二:长白山——吉林——长春——乌兰浩特——阿尔山

  线路二:大连——丹东——集安——长白山——延吉——珲春——绥芬河——兴凯湖——珍宝岛——抚远旅游线路。

  针对商务游客和高端市场

  线路一:阿尔山——海拉尔——额尔古纳——漠河旅游线路。

  线路二:阿尔山——北大湖——亚布力冬季滑雪度假旅游。

  针对自驾车游客的线路

  北京出发跨越四省区经典游线:北京——赤峰——克什克腾旗——锡林浩特——东乌珠穆沁旗——霍林郭勒——扎鲁特旗——乌兰浩特——阿尔山——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海拉尔——牙克石——扎兰屯——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长春——通化——集安——丹东——大连——沈阳——北京(此线路也可将沈阳或大连作为始发地)

  以长白山为目的地的自驾车游线设计:北京——沈阳——长春——吉林——延吉——长白山——通化——沈阳——北京;或哈尔滨——长春——吉林——桦甸——长白山——延吉——敦化——镜泊湖——牡丹江——哈尔滨

  以阿尔山和呼伦贝尔为目的地的游线设计:沈阳——科尔沁左翼后旗——通辽——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乌兰浩特——阿尔山——海拉尔——扎兰屯——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此线路也可将大连、长春、哈尔滨等作为始发地)

  以漠河北极村为目的地的自驾车游线设计: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额尔古纳——根河——满归——漠河——北极村——漠河——加格达奇——嫩江——五大连池——北安——绥化——哈尔滨(此线路也可将北京、沈阳、大连、长春作为始发地)

  以抚远为目的地的自驾车游线设计:哈尔滨——绥化——伊春——鹤岗——佳木斯——同江——抚远——饶河——虎林——密山——鸡西——牡丹江——哈尔滨(此线路也可将北京、沈阳、大连、长春作为始发地)

  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着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进一步健全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提高旅游商业服务质量水平。

  (一)完善旅游交通服务

  完善立体化旅游交通运输体系。航空方面,统筹建设干线支线机场,完善航空枢纽机场的功能,升级部分支线机场的功能,加快建设阿尔山、通化、二连浩特等机场,规划新建白城、抚远、加格达奇、霍林格勒等支线机场,研究论证松源、五大连池、根河、扎兰屯机场建设问题。研究开辟通往主要客源地的新的国内外航线,增加东北区域内的支线航班,旅游旺季开通主要客源地旅游包机。铁路方面,加强既有线路改造、新建一批客运专线和快速铁路,在旅游旺季和热点地区加开旅游专列班次,提高列车舒适度;升级沟通区域旅游铁路大通道,加快建设哈大、京沈客运专线和张家口——锡林浩特、满归——漠河铁路;打通重要景区与中心城市的铁路通道,推动和龙——二道白河、长春——烟筒山、桦甸——抚松铁路建设。公路方面,重点打通区域“四纵四横”公路通道,新建和改造主要中心城市间的公路干道,提高旅游景区景点通达性,着力解决景区断头路问题。水运方面,建设黑龙江、松花江、鸭绿江、乌苏里江和图们江水运旅游航线,形成联接各旅游功能区和旅游中心地的具有独特旅游价值的水运网络体系。建设大连、珲春、临江、集安、绥滨等水运码头。研究开辟至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的国际海上旅游航线。

  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建立统一的旅游交通指示系统,在主要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高水平的综合服务区;建设交通信息调度中心,为司机提供路况及电话导航服务,实现东北区域交通一卡通,解决收费站过多的问题,改善自驾车旅游服务;推进交通智能化建设。

  (二)提高宾馆饭店业接待能力和水平

  加强旅游中心城市、主要边境口岸城市、重点旅游景区星级宾馆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适应散客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形势,大力发展经济型酒店。针对自驾车旅游市场需求,在适当的区域兴建一批汽车旅馆。形成星级宾馆、经济型酒店、旅游区(点)住宿接待设施、青年自助宾馆、旅游家庭宾馆和城镇社会旅馆等多种形式互补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培育大型高档知名饭店企业,引进国际高级酒店管理集团,提高旅游饭店经营管理水平。

  (三)提升旅行社行业整体素质

  引导和扶持大型旅行社加快发展,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行社集团,支持国内外大型旅行社在东北设立分支机构。完善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鼓励公平竞争,推动旅行社业向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制实现网络化方向发展,构建成熟的旅行社产业分工体系。加快推动现代化技术在旅行社行业的应用。

  (四)发展特色餐饮文化娱乐业

  挖掘东北民族特色餐饮文化,创建“东北菜”、“蒙餐”特色餐饮品牌;合理布局餐饮企业,建设风味饮食特色街区;培育知名餐饮企业品牌。

  挖掘文化娱乐业的艺术内涵,大力开发东北地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东北民俗文化、黑土文化、边疆文化、外来欧陆文化,以及满清、蒙元等历史文化,打造精品旅游娱乐项目,完善文化娱乐设施。

  (五)建立游客服务中心网络

  按照统一标准、合理布局、规范服务的原则,在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的火车站、机场、长途汽车站附近建立综合游客服务中心。在吉林、延吉、通化、白山、松原、白城、珲春、加格达齐、牡丹江、佳木斯、齐齐哈尔、黑河、伊春、丹东、锦州、葫芦岛、海拉尔、阿尔山、赤峰、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通辽等城市设立二级游客服务中心。在重要旅游交通沿线,交叉口、高速公路出口规划布局三级游客服务中心,主要针对自驾车旅游者。在各主要旅游景区建立小规模的游客信息中心。

  积极推动各地旅游服务中心的联网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东北区域的旅游信息咨询网络。

  (六)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

  四省区联合构建统一的旅游数据库、旅游门户网站,加强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旅游业务管理、旅游服务、信息咨询等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配合国家12301旅游资讯公益服务工程,建设统一的旅游公益服务网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旅游移动信息服务系统。

  (七)健全旅游安全与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旅游灾害天气预警系统、火险防控系统,实行高危险活动安全许可证制度,推行旅游统保、异地理赔,制定景区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建立旅游联合救援体系,加强国际旅游安全合作。制定详细的服务规范和行业标准,加强监督保障措施,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八)保障旅游服务质量

  制定区域内统一的服务规范和行业标准,建立科学的旅游质量评估体系,建立职责明确的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各省(区)建立省(区)级服务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旅游业的责任体系、职责权限进行严格划分;市级服务质量管理机构负责贯彻落实、检查服务质量的等级标准;企业内部建立起质量管理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操作体系。建立起专门的服务质量信息收集、反馈、旅游投诉处理部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行业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部门联合、地区联合的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执法机制。

  (九)加强人才培养

  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相衔接,充分利用东北地区人才开发专项计划的扶持措施,大力促进东北地区高级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通过学校技能教育、上岗培训、资格认证、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提高东北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组织本地大型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国际知名大企业集团学习经验,引进区外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通过输出、引进相结合,打造高级管理人员队伍。依托东北高校众多的优势,培养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建立旅游实训基地。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制度。四省区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实行区域间从业资格相互认可。

  七、区域旅游合作

  把加强东北区域旅游合作作为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提高旅游资源使用效率和旅游整体竞争力为关键抓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形成市场驱动、政府推动、民间互动的多元、立体合作关系,逐步实现无障碍旅游。

  (一) 建立区域旅游协调机制

  在四省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下,设立“旅游业发展一体化小组”,将旅游业作为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优先推进领域,加强合作,协调解决跨省区的旅游业发展问题,共同打造“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实现合作共赢。

  (二) 探索区域旅游立法合作

  在2006年《东北三省政府立法协作框架协议》的原则下,组织制定东北区域旅游发展管理条例,从法律层面对旅游资源整合、产品联合开发、市场共建、联合营销、旅游交通服务、旅游执法等方面进行规定,进一步规范区域旅游市场秩序,强化区域旅游市场的统一性,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确保区域旅游合作顺利进行和有法可依,促进东北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三) 加强区域旅游交通服务合作

  加强跨省区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内景区的可进入性。共同协调民航部门,合理规划机场布局,加快相关机场建设;尽快解决连通区域内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断头路和瓶颈路段;联合开发界江界河旅游水运通道,加快建立东北区域与邻国的重要水上旅游线路。

  加强东北区域内交通管理。减少设卡收费,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保证道路交通顺畅;共建旅游指引标识系统,制定统一的《东北区域旅游道路交通标识规范》,按照规范设置统一的旅游交通指示牌。

  (四)强化产品开发与宣传推介合作

  相关地方政府要积极合作,做好跨行政区的旅游资源开发,避免无序开发、重复开发和恶性竞争,增强旅游产品的规模性、独特性和互补性。

  四省区旅游主管部门要统筹协调,统一行动,采取联合营销战略参加国内外重要的旅游展销会、交易会和洽谈会,建立境外常年促销长效机制,共同巩固国内外传统客源市场,扩大新的客源市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共同塑造 “大东北旅游”形象和品牌,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

  (五)开展区域旅游线路合作

  相邻省区各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合作,提高相邻景区景点的通达性,共同设计培育跨省区旅游精品线路,用精彩的旅游线路串起各省区优质的旅游产品,达到客源共享、利益共享的效果。

  表6 重点旅游合作线路

  由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合作推广长白山——镜泊湖——绥芬河旅游线路。

  由吉林和内蒙古两省区合作推广长白山——吉林——长春——乌兰浩特——阿尔山旅游线路。

  由内蒙古和黑龙江合作推广满洲里——海拉尔——额尔古纳——漠河(北极村)旅游线路。

  由辽宁、吉林、黑龙江合作推广大连——丹东——集安——长白山——延吉——珲春——绥芬河——兴凯湖——珍宝岛——抚远旅游线路。

  由辽宁、吉林、黑龙江合作推广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城市旅游线路。

  (六)引导企业跨区域合作

  四省区各级政府要坚决取消歧视性、排他性的行政法规、制度和政策,为企业跨区域经营创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连锁经营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鼓励各大旅行社与汽车租赁公司合作,推出“一地注册、畅游东北”自驾车旅游合作项目和服务。支持旅行社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所在地政府要给予与本地旅行社同等政策待遇。旅游车辆在异地运行,所在地公安交通、旅游部门要给予与本地旅游车同等待遇。实行东北区域内导游资质相互认可,旅游团队到异地旅游,所在地不得强制要求“地陪”。

  八、发挥旅游业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作用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独特作用,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部分资源型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接续产业。

  (一)挖掘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一批资源型城市旅游名城

  依托本溪的水洞、关门山景区、桓仁高句丽遗址等,鞍山的千山、玉佛苑、汤岗子温泉等,抚顺的赫图阿拉城、清福陵、雷锋纪念馆、新宾漂流等,大庆的草原、湿地、温泉、铁人纪念馆等,盘锦红海滩、双台河湿地等,松原的查干湖等,敦化的拉法山、正觉寺等,伊春、阿尔山等地的森林资源,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知名度高的旅游景区,打造一批资源型城市旅游名城。

  (二)依托现有资源发展旅游,开展工业科普及工业遗产旅游

  以阜新、抚顺、鸡西、鹤岗、霍林郭勒为代表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依托现有地上、地下采矿设备资源,发展煤矿观光、科普教育、井下探秘及体验、煤矿生活体验等旅游产品。以大庆、盘锦、松原为代表的石油资源型城市,依托油田景观,发展油田景观开发、石油文化体验、主题乐园等旅游产品。以鞍山、本溪为代表的钢铁资源型城市,依托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开发钢铁工业和采矿业观光等旅游产品。以敦化、蛟河、伊春、加格达奇、阿尔山、牙克石、根河为代表的森工城市,依托森林资源及其产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林俗文化旅游、近郊康体休闲娱乐等旅游项目。 

  (三)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投资力度

  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要重点扶持一批旅游项目。享受中央财政对资源枯竭城市专项财力转移支付的地方政府,要拿出一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发展旅游业。

  九、保障措施

  围绕本规划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完善加快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顺利有效实施。

  (一)提高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

  东北地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发展旅游业对于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各地政府要根据本地条件,明确旅游业发展定位,编制修订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结合东北旅游发展需要,抓紧制定修订相关法规规章标准等。

  (二)创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部门对旅游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资源开发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旅游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导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连锁经营等多种方式组建大型旅游集团,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建立旅游与城市、文化、教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三)完善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家有关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要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国家对东北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建设,要统筹兼顾旅游业发展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把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积极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革,支持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鼓励包括外资、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东北旅游产业,投资开发旅游项目。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优质规模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扩大企业规模,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金融企业开展旅游景点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质押贷款业务。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旅游企业融资担保等信用增强体系,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

  (四)强化市场监管与安全保障

  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完善监管机制,维持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权益,树立东北诚信旅游的良好形象。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落实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执行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五)加强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保护

  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旅游资源开发要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实行生态优先、规划先行,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评价制度。倡导绿色旅游理念,引导旅游者自觉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

  (六)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加快建立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落实推动规划中涉及的跨省区旅游合作与发展问题。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指导和跟踪分析,完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根据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组织开展中期评估,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附图一:生态旅游产品分布图(略)

  附图二:旅游空间结构图(略)

  附图三:区域旅游发展轴线图(略)

  附图四:自驾车旅游线路分布图(略)

  [1] [2] [下一页]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11月25日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不断增进在旅游休闲方面的国民福利,为我国旅游业新一轮腾飞确定了方向。

  编辑本段内容

  国发〔2009〕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现就加快发展旅游业提出如下意见:

  编辑本段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各地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来源:新华社)

  编辑本段二、主要任务

  (四)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对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要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五年内,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要与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脱钩。

  (五)优化旅游消费环境。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所有旅游收费均应按规定向社会公示。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增加旅游目的地与主要客源地间的航线航班、旅游列车,完善旅客列车车票的预售和异地购票办法。城市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公路服务区要拓展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规范引导自发性旅游活动。博物馆、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等在旅游旺季应适当延长开放和服务时间。各类经营场所的公用厕所要对游客开放。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要积极开设旅游栏目,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

  (六)倡导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使城乡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每一位旅游者自觉按照《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文明出行、文明消费。旅游者要尊重自然,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服务者,抵制不良风气,摒弃不文明行为。出境旅游者要维护良好的对外形象,做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建设水路客运码头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旅游航线网络。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加强重点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国所有A级景区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

  (八)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依托国家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有序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等。继续发展红色旅游。

  (九)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医疗健康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把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特别要抓住举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机遇,扩大旅游消费。

  (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十一)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旅游开发建设要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集中力量塑造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

  (十二)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十三)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中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要利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东部发达地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有序推进香格里拉、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青藏铁路沿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泛珠三角地区、海峡西岸、北部湾地区等区域旅游业发展,完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积极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继续促进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旅游。加强海峡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

  编辑本段三、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规划和法制建设。制定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设立“中国旅游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抓紧旅游综合立法,加快制定旅游市场监管、资源保护、从业规范等专项法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十五)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落实地方政府、经营主体、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质量监管机构,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工商、公安、商务、卫生、质检、价格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开展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欺诈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订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十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离退休老专家、老教师从事导游工作。实施全国旅游培训计划,加强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全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

  (十七)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严格安全标准,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重点旅游地区要建立旅游专业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防止重大突发疫情通过旅行途径扩散。推动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出境游客紧急救助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搞好旅游保险服务,增加保险品种,扩大投保范围,提高理赔效率。

  (十八)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国家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安排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外贸发展基金以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时,要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给予支持。要把旅游促进就业纳入就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培训计划,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支持从事“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农民批量购买家电产品和汽车摩托车。

  (十九)加大金融支持。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要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但暂时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金融机构要按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进一步完善旅游企业融资担保等信用增强体系,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对商业性开发景区可以开办依托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质押贷款业务。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消费金融公司在试点过程中积极提供旅游消费信贷服务。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探索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

  (二十)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旅行社按营业收入缴纳的各种收费,计征基数应扣除各类代收服务费。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鼓励银行卡收费对旅行社、景区售票商户参照超市和加油站档次进行计费,进一步研究适当降低对宾馆饭店的收费标准。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可以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加快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强化大旅游和综合性产业观念,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切实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综合协调,国家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并对本意见的贯彻执行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协调配合,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新华网北京11月2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会议认为,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我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从改革、开放、服务、管理入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会议指出,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是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二是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以旅游交通、游客服务、旅游安全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促进旅游消费便利化。三是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合理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继续发展红色旅游。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四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和旅游市场监管。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健全监管体系,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五是推进节能环保。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打造以人为本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解读《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务院常务会议25日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不断增进在旅游休闲方面的国民福利,为我国旅游业新一轮腾飞确定了方向。